提到历史,大家一直觉得,它是一门需要大量去背的学科,认为想要提高成绩,一定得去多背,而我不这么认为。一味地死记硬背,只会加重你学习历史的负担。初二历史怎样学才能提高成绩呢?其实,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让历史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1. 养成预习的习惯
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他们觉得预习会拖慢学习节奏,没有必要把时间用在预习上。但我觉得,预习能帮助我们梳理听课思路,提高听课效率,减少课上跑神。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你就已经胜利一半了。
2. 学会做计划
学习历史不能漫无目的地学习,要学会做计划,比如今天一定要抽出时间做一套历史试卷,复习一下今天上课学到的知识,这样你就能有意识地主动学习。
3. 心理上的建设同样重要
当孩子心里觉得自己有所懈怠的时候,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多给予孩子鼓励,切记让孩子产生“我不想学习,学习太无聊了,学习很辛苦”等负面情绪。
4. 提高学习效率
当自己的大脑比较清醒并处于高度运转的时候,就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对理解记忆历史非常有帮助。
5. 学会做思维导图
历史内容重在理解,多看书,并根据章节内容,做出思维导图,具体的哪一个时间,都发生了什么事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把它们一一列在自己的本子上,这样,可以帮助你很好的整体把握历史。
6. 扩大孩子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拓宽孩子的视野
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书籍上。可以让孩子平常多阅读一些历史类的小说或者普及类的书籍,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学习历史也会愈加轻松。当然,如果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也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到国内外的著名景点旅游,让孩子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7. 对历史解读的多样化,要注意辨别真伪和是非
因为历史书上的信息和资料有限,存在很多发挥空间,网络上的内容或者家长,就可以进一步解读。所以,才有各种败类侮辱英烈、诋毁国家的事情出现。
8. 学会做好学习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做学习笔记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无论是在课堂学习上,还是在课后自主学习时,都需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通过多写、多记来加深对各个历史阶段事情的理解,从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9. 要正确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
只学不练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典型而精当的练习既能从多角度考察你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知识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从而使你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列举与北宋、南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做这道题目的思维结构是:首先分别弄清与北宋、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那些;然后再具体分析各政权的交替、传承和相互关系;最后得出正确答案:与两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大理、金、西辽、西州回鹘、黑汗王朝。这样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巩固了知识,又掌握了学法。
10. 重点知识点要记,要理解
这点十分重要,因为历史本身没太多方法,只能靠死记硬背,例如什么时候有过什么朝代,这个朝代有什么作为。如果真的记不住你可以去理解地去背,例如几件事在时间上有什么关联。至于事的意义其实初中历史的意义大多不一样,只能死记硬背了。
11. 多交流,与同学探讨问题
当我们遇到问题不会就去抄别人的答案是不对的,因为这样既对你没帮助也没能使你学到知识,如果你肯花点心思去与同学交流,请教别人的话,既使别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使你学会这个知识点岂不是一举两得。
12. 改变“历史是副科”的思想观念,改变“我对历史没兴趣,所以我不(想)学”的思想观念。从心里重视历史一门培养素质的学科。
我们可以不喜欢历史,但我们不能不了解历史,不光我们祖国的历史还有外国的历史,我们都需要了解。可以说,了解历史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
13. 兴趣虽说兴趣不能决定一切,但培养兴趣对学好历史也很重要。没有兴趣,会觉得学历史是一件苦差事!只有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14. 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
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呢?就是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同时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一定能在历史学习中取得进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