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话不会写怎么办
很多孩子在学习看图写话时都感到束手无策,面对一张图,脑袋一片空白,不知道从何下笔。这其实是很常见的现象,不必过于焦虑。看图写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许多孩子之所以觉得看图写话难,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 他们可能只会简单地描述图中的人物和事物,缺乏对画面细节的深入观察和对故事情节的合理推演,导致写出来的文字干巴巴的,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更重要的是,许多孩子缺乏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即使有故事构思,也难以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引导孩子从观察、思考、表达三个方面入手,逐步提升他们的看图写话能力。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图写话的难点,并提供一些实用有效的策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轻松应对看图写话。
那么,面对看图写话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呢?首先,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挖掘图中蕴含的信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引导孩子去思考:画面中的人物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如何?环境是什么样的?人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画面,提取关键信息。例如,一张图画中,有两个小朋友在公园里玩耍,一个小朋友在滑滑梯,另一个小朋友在荡秋千。简单的描述只是“两个小朋友在公园玩耍”,而更深入的观察则可以发现:滑滑梯的小朋友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而荡秋千的小朋友则显得有些紧张,小心翼翼地抓着秋千的绳索。 这些细节的观察能够让孩子的描写更加生动具体,更富感染力。
其次,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地构思故事。 看图写话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根据画面内容,构思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需要孩子发挥想象力,对画面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延伸。 例如,刚才提到的两个小朋友在公园玩耍的图画,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他们为什么来到公园?玩耍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他们最后是怎么离开公园的? 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可以根据画面内容,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让他们的看图写话更具逻辑性和完整性。 引导孩子进行故事构思,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再次,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即使孩子能够观察到画面细节,能够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也无法写出优秀的看图写话。 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积累词汇,学习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阅读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学习优秀的作家如何运用语言来描写人物、景物和事件。 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口语表达练习,例如:讲故事、描述场景、模仿人物对话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运用一些写作技巧,例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他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最后,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和积极的鼓励。 看图写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孩子进行大量的练习。 家长和老师应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图画素材,引导他们进行反复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孩子的写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写好看图写话。 不要因为孩子的写作水平暂时不高而批评他们,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表达。 只有在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才能不断进步,最终提高他们的看图写话能力。
总之,帮助孩子克服看图写话的难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通过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合理构思、提升表达能力以及提供充足的练习和鼓励,孩子一定能够轻松应对看图写话,并且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
看图写话的进阶:从描述到创作
在掌握了基本的看图写话技巧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从简单的描述性写作向更具创造性的写作发展。 这阶段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准确地描述画面内容,而是鼓励孩子在画面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拓展,创作出更生动有趣的故事。
如何帮助孩子完成从描述到创作的飞跃呢? 一个关键在于引导孩子进行“故事化”的思考。 这意味着,孩子需要超越画面本身,去思考画面背后的人物关系、故事背景、事件发展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 不再仅仅停留在“看到什么写什么”的阶段,而是要思考“图画中的人物接下来会做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故事的结局会是如何?”
例如,如果画面是一只小猫在雨中瑟瑟发抖,简单的描述是“一只小猫在雨中淋雨”。 而更具创造性的写作则可以想象小猫为什么会淋雨?它是不是迷路了?它是否会遇到好心人帮助它? 孩子可以发挥想象力,补充故事的细节,例如:小猫迷路了,它害怕极了,独自在雨中哭泣,这时一个穿着红色雨衣的小女孩发现了它,把它带回家…… 通过这样的补充和想象,一个简单的画面就能被改造成一个完整而感人的故事。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技巧。 不仅仅是准确地表达画面内容,更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例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学习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式,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描述小猫的瑟瑟发抖,可以写成“小猫浑身湿漉漉的,像个落汤鸡一样,可怜巴巴地蜷缩在角落里,不停地颤抖着”。 这样的描述比简单的“小猫在雨中淋雨”更具感染力。
此外,鼓励孩子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学习优秀的作家如何构思故事、运用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孩子可以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养,并学习借鉴优秀的写作技巧。 阅读不仅仅是吸收知识,更是培养孩子写作灵感的重要途径。 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对于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至关重要。
最后,持续的写作练习和积极的反馈仍然不可或缺。 家长和老师需要为孩子提供更多机会进行写作练习,并及时给予孩子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之处。 在这个阶段,更应该注重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思,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不断探索和突破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从描述到创作的过渡,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引导孩子在观察、想象、表达等方面不断提升。 通过持续的练习和积极的引导,孩子一定能够突破看图写话的瓶颈,创作出更精彩的故事,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