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评作文
讲评作文,绝不仅仅是老师拿着红笔在学生作文上圈圈点点,然后念几句“你这里写得不错,那里应该再改改”就完事了。它更像是一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掌握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好的作文讲评,应当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学生在写作的迷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哪里错了。它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和有效的沟通,让学生真正从讲评中有所收获。因此,讲评作文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策略的教学活动,它关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关乎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好的作文讲评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写作。
讲评前的准备: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有效的讲评不是盲目的,它需要充分的准备。首先,老师需要通读每一篇学生的作文,了解他们写作的整体水平和特点。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整体结构: 学生的文章结构是否完整,开头、结尾是否自然流畅,段落之间的过渡是否顺畅。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开头很精彩,但结尾却草草收场;有的学生段落之间跳跃性太大,缺乏必要的逻辑过渡。
- 内容表达: 学生的文章内容是否切题,表达是否清晰准确,事例是否典型具体,细节描写是否生动形象。例如,有的学生写流水账,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描写;有的学生事例空洞,缺乏具体细节,导致文章缺乏说服力。
- 语言运用: 学生的语言是否准确流畅,是否有语法错误、错别字等问题,是否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例如,有的学生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有的学生用词单一,缺乏变化,导致文章表达不够生动。
- 学生的个体差异: 了解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特点,考虑他们的写作基础、兴趣爱好等,从而在讲评时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挑战更高难度的写作;对于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从基础的写作技巧入手,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在仔细阅读作文的基础上,老师应该提前准备好讲评的重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讲评方式。例如,可以将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以便在讲评时集中讲解;也可以选取一些优秀范文,让学生学习借鉴。
讲评中的实施:注重引导,启发思考
讲评的重点不在于批评,而在于引导。好的讲评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在讲评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肯定优点,增强自信: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还可以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例如,可以表扬学生某个细节描写的生动形象,或者某个观点的新颖独特。
- 指出不足,分析原因: 在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时,老师要注意措辞,避免使用过于严厉或打击性的语言。要从具体的例子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例如,可以指出某个事例缺乏细节描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使事例更加生动形象。
- 引导反思,自主提高: 讲评不应是老师的单方面输出,更应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自己的写作,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例如,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你觉得这篇文章哪里还可以写得更好?”“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清楚了吗?”等等。
- 运用案例,示范讲解: 在讲解写作技巧时,老师可以使用学生的作文作为案例,进行具体讲解。例如,可以选取一篇在修辞手法运用上比较成功的作文,分析其运用方法;也可以选取一篇在结构上存在问题的作文,讲解如何才能使结构更加完整流畅。
- 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老师在讲评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对于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从基础的写作技巧入手,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 营造积极氛围: 讲评应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老师要避免过于严肃或紧张的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
讲评后的跟进:巩固提高,持续发展
讲评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持续的跟进和巩固。讲评后,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布置修改任务: 讲评后,老师要布置相应的修改任务,让学生根据讲评中提出的建议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修改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写作知识。
- 跟踪修改情况: 老师要对学生的修改情况进行跟踪,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对于修改不到位的学生,要进行再次指导,确保他们真正理解了问题所在。
- 鼓励学生进行互评: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互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 建立写作档案: 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写作档案,记录他们每次写作和修改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发展趋势。
总之,讲评作文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它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只有老师精心准备,用心实施,才能让学生真正从讲评中有所收获,最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讲评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指出错误,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好的作文讲评是学生写作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它将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写作天地。
讲评作文需要注意哪些误区?
讲评作文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较高的教学技巧。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老师可能会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从而导致讲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那么,在讲评作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免哪些误区呢?
-
只关注错误,忽略优点: 有些老师在讲评作文时,眼睛只盯着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而忽略了他们的优点和进步。这种“鸡蛋里挑骨头”式的讲评方式,容易让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甚至产生厌恶情绪。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肯定,这才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
“一刀切”式的讲评: 有些老师采用“一刀切”式的讲评方式,对所有学生的作文都采用相同的标准和要求。然而,每个学生的写作基础和特点都不同,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讲评,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挑战更高难度的写作;对于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从基础的写作技巧入手,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
讲评过于抽象,缺乏具体事例: 有些老师在讲评时,喜欢用一些抽象的词语来概括学生的作文问题,例如“内容空洞”、“语言平淡”等等。这种抽象的概括,学生很难理解问题所在,更不知道如何改进。老师应该从具体的例子入手,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
讲评过于主观,缺乏客观标准: 有些老师的讲评过于主观,喜欢用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来评判学生的作文。然而,作文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老师应该尽量客观地分析学生的作文,并给出客观的评价。当然,老师的个人审美偏好可能会影响评价,但也要尽量做到平衡和公正。
-
讲评沦为“教师的独角戏”: 有些老师的讲评过程变成了自己的“独角戏”,只顾着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好的讲评应该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
讲评缺乏针对性: 讲评应该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解。如果讲评的内容过于宽泛,或者只是蜻蜓点水,学生很难真正理解问题,更谈不上提高。老师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选取典型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确保讲评的有效性。
-
过度追求“范文”效应: 有些老师过于强调“范文”的作用,在讲评时总是拿“范文”来对照学生的作文,要求学生模仿“范文”的写法。这种做法容易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要知道,写作应该具有个性,应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独特见解,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
-
讲评仅仅停留在口头,缺乏落实: 有些老师讲评时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讲评过后,却缺乏后续的跟进和落实。讲评后的修改和巩固同样重要,老师应该督促学生及时修改作文,并对他们的修改情况进行跟踪指导。
总之,讲评作文是一项需要技巧和责任心的教学活动。老师在讲评过程中,应该避免陷入以上这些误区,要注重引导学生,启发思考,因材施教,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好的讲评不仅是老师的教学体现,更是学生写作道路上的重要支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