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话怎么写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提供的图片,用文字来描述画面内容并展开想象的一种写作练习。它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孩子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孩子们来说,看图写话往往是他们初次接触较为正式写作的起点。它不像单纯的文字命题作文那样抽象,而是给出了一个直观的视觉对象,让孩子们可以围绕图片内容进行发散性思考,将所看、所想、所感表达出来。看图写话并非简单地描述图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图片,展开丰富的联想,赋予画面以生命和故事,让文字生动起来。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了解看图写话的要点,掌握一定的指导方法,就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提高写作能力。
看图写话的要素与技巧
看图写话的练习,其实包含了多个层面的能力考量,不仅是简单的描述,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表达训练。要写好一篇看图写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仔细观察,把握重点:拿到图片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不能走马观花,要像侦探一样,细致地观察图片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图片里有哪些人物或事物?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背景环境是怎样的?有没有特别吸引你注意的地方?将这些细节都看清楚后,才能更好地把握图片所要表达的主题。要学会区分重点和非重点,把主要的画面内容抓住,不要被不重要的细节分散注意力。
-
展开想象,赋予故事:看图写话绝不仅仅是机械地描述画面,更要发挥想象力,给画面赋予生动的故事。比如,图片上是一个小朋友在玩耍,你可以想象他是在做什么游戏?他玩得开不开心?他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他可能会说什么话?通过想象,可以让画面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文章更加引人入胜。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例如:如果图片中人物有情绪,那么他们会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图片中出现多个事物,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通过展开合理的想象,可以给简单的画面注入更多内涵。
-
运用语言,生动表达:在描写画面时,要运用恰当的词语,将画面描述得栩栩如生。可以多用一些形容词、动词,比如,可以用“高兴地跳着”代替“跳着”,“红彤彤的苹果”代替“苹果”等。还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避免使用过于平淡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表达流畅。注意句子的通顺和连贯,让文章读起来更自然。
-
加入感受,表达情感:除了描述画面和展开想象,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画面的理解和情感。比如,看到图片中小朋友开心的笑容,你也可以写出自己愉悦的心情;看到图片中小动物孤独的身影,你也可以写出自己的同情。真情实感能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合理安排,详略得当:文章的结构也很重要。可以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然后重点描写人物、事物或者事件,最后可以抒发一下自己的感受。在描述画面时,要有详有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对于画面中重要的内容,可以详细描写,而对于不重要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
看图写话的常见误区
很多孩子在刚开始练习看图写话时,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导致文章写得不够精彩:
-
只描述表面,缺乏深入思考:有些孩子只是机械地描述图片中的内容,例如:“图上有一个小朋友在玩。” 这样的描述过于简单,没有体现出对画面的深入理解。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画面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
想象力不足,故事过于简单:有些孩子缺乏想象力,无法给画面赋予生动的故事,写出来的文章过于平淡,缺少趣味性。要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发挥创意,让故事更精彩。
-
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用词不够准确:有些孩子词汇量有限,表达不够准确,语句不够流畅,影响了文章的整体质量。要多积累词汇,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
结构混乱,条理不清:有些孩子写文章没有结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导致文章条理不清,逻辑混乱。要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让文章更清晰。
-
缺乏真情实感,文章过于空洞:有些孩子写文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缺乏真情实感,文章显得空洞无味。要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让文章更具感染力。
家长和老师如何引导
家长和老师在引导孩子进行看图写话练习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鼓励观察,培养兴趣:鼓励孩子仔细观察图片,引导他们发现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可以多提问,引导孩子思考,比如,“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什么?”“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
启发想象,拓展思路: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给画面赋予生动的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拓展写作思路,比如,“如果他们会说话,他们会说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提供词汇,丰富表达:提供一些常用的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帮助孩子丰富语言表达,例如,提供一些描写人物表情、动作、心理的词语,帮助孩子准确表达。
-
示范讲解,指导方法:可以给孩子示范讲解,如何观察图片,如何展开想象,如何运用语言,如何安排结构。可以和孩子一起修改文章,指出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
鼓励表达,激发自信: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怕写错,要让他们在写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要多鼓励孩子,肯定他们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写作自信心。
看图写话的目的是什么?
看图写话,作为一种独特的写作训练形式,其目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把图片描述出来”。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看图写话的目的:
1. 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看图写话首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捕捉图片中的细节,了解图片所表达的信息。这种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并从中发现更多的信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世界,提高对事物细节的敏感度。例如,在看医生时,仔细观察医生的表情和动作,可能会有助于判断病情。
2. 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看图写话并非简单的“看图说话”,而是要根据图片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给画面赋予生动的故事。这种训练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并产生新的想法。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当今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们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也是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例如,在工作中,富有想象力的人更容易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看图写话最终是要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无疑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直接训练。他们需要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并使文章生动有趣。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他们不仅能够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也能更好地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沟通交流的基础,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良好的表达能力。
4.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进行看图写话时,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进行组织和整理,让文章结构清晰、逻辑连贯。这种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并得出合理的结论。逻辑思维能力是理性思考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例如,在学习数学时,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5. 提升写作兴趣与自信:
看图写话往往以具体的画面为基础,相对于抽象的文字命题作文,更容易让学生入门,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并让孩子们更容易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进步,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也会随之提高。写作兴趣是学习写作的动力,而自信心是持续学习和进步的保障。例如,如果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写好,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写作学习中。
6. 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看图写话不仅涉及语言智能,还涉及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等多种智能。学生在观察图片时,需要运用视觉空间智能;在进行故事创作时,需要运用人际智能。这种多元智能的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
7. 培养创新意识:
看图写话没有固定的答案,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故事。这种开放式的写作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并产生新的想法。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成功的关键。例如,在科学研究领域,创新意识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规律,并推动科学的进步。
总而言之,看图写话并非一种简单的写作练习,它具有多重教育意义。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多元智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看图写话这种写作训练形式,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写作中不断进步。看图写话不仅是一个写作技能的训练,更是一个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