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县第三中学,我的母校,承载着我青春的记忆。它既不是一所名校,也不是硬件设施特别突出的学校,但它在我心中却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淳朴的老师,友爱的同学,还有那充满生机的校园,共同构成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篇章。接下来,我想从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习氛围和课外活动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在通河三中的点滴回忆。
校园环境:虽不宏伟,却温馨舒适。
通河三中坐落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上,校园不大,但却干净整洁。教学楼是那种老式的砖红色建筑,虽然有些斑驳,却透着一种岁月的沉淀感。走进教学楼,一股淡淡的墨香味扑鼻而来,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无数个故事。教室的窗户很大,阳光可以肆意地洒进来,照亮每一张求知若渴的脸庞。
操场不大,但却足够我们奔跑、跳跃、挥洒汗水。记得每年运动会,整个操场都热闹非凡,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操场旁边还有一排高大的杨树,每到秋天,金黄的落叶飘落下来,铺满整个操场,就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美极了。
学校里还有一个不大的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湖边种满了柳树,微风吹过,柳枝轻轻摇曳,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在湖边乘凉、聊天,享受难得的宁静时光。
师资力量: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通河三中的老师们或许没有名师的头衔,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师德。他们大多是本地人,对学生充满了关爱和耐心。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她讲课生动有趣,总是能把枯燥的课文讲得引人入胜。她还经常鼓励我们写作,并耐心地修改我们的作文,我的写作能力就是在她的指导下一点点提高的。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年轻的男老师,他讲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总是能把复杂的数学题讲得通俗易懂。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辅导功课,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
学习氛围:积极向上,互帮互助。
通河三中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同学们都非常努力学习。早读课上,大家齐声朗读的声音响彻整个校园;晚自习时,教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笔尖在纸上摩擦的声音。虽然学习压力很大,但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遇到难题,大家会一起讨论,互相解答;考试前,大家会互相鼓励,互相打气。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住院,落下了很多功课。同学们知道后,主动帮我补习,给我讲解落下的知识点。他们的帮助让我很快赶上了学习进度,也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发展特长。
通河三中虽然条件有限,但学校还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学校有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等体育社团,也有书法社、绘画社、音乐社等艺术社团。这些社团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提供了平台。
我当时加入了学校的书法社,每周都会参加书法练习。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书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这段经历不仅培养了我的兴趣爱好,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回忆起在通河三中的点点滴滴,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母校的教育,老师的教诲,同学的陪伴,都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即使将来我走遍千山万水,通河三中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这段经历,真实而深刻,它塑造了我的人格,奠定了我人生的基础。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真挚的情感,我想这才是对母校最好的纪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