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尚行,止于至善——这八个字,便是坐落于太湖之滨,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大学的校训。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指引着一代又一代江大学子求学、立身、处世的灯塔,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
笃学:学问之道,贵在专一与坚持
“笃学”二字,强调的是学习的专一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笃”字,有忠实、专一、厚实之意。它告诫江大学子,在求学道路上,要心无旁骛,专注于学业,不轻易动摇,不半途而废。
想一想,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求知时期之一。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以及各种各样的诱惑,能否保持一颗笃定求学的心,至关重要。这需要我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规划好学习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要对所学知识抱有浓厚的兴趣,只有兴趣才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让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还记得图书馆里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吗?他们或许正在攻克一道难题,或许正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或许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准备。他们的身影,正是对“笃学”精神的最好诠释。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积累。
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实践学习同样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尚行:知行合一,重在实践与德行
“尚行”二字,则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行。“尚”字,有崇尚、注重之意。它告诫江大学子,要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并且要注重德行修养,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尚行”不仅仅是简单的“去做”,更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境界。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更要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江南大学的许多学科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比如食品科学、纺织工程等。这些学科的同学们,更应该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尚行”也强调德行修养。古人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行,也难以成就大业。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想想那些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默默奉献的同学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尚行”的精神。他们或许在敬老院照顾老人,或许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或许在偏远地区支教。他们的行动,温暖了社会,也提升了自身的价值。
止于至善:精益求精,臻于完美之境
“止于至善”这四个字,则体现了对卓越的追求和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止”字,有达到之意。“至善”则指的是最高的善,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并非指达到完美就停止不前,而是指永不停歇地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这要求江大学子,在学习和工作中,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要满足于现状,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即使取得了成绩,也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这种对卓越的追求,体现在江南大学的各个领域。在学术研究方面,江大学者们孜孜不倦,勇攀科学高峰,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江南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在社会服务方面,江南大学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止于至善”更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我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挑战新的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想象一下,那些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做实验的科研人员,他们为了攻克一个难题,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的精神,正是对“止于至善”的最好诠释。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校训的传承与实践
江南大学的校训,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江大学子共同的精神财富。它融入了江大学子的血液,成为了他们行动的指南。一代又一代江大学子,在“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的指引下,奋发图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新时代的江大学子,我们更应该牢记校训,将其融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笃学,专心致志,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尚行,知行合一,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我们要止于至善,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以校训为激励,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在人生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愿每一位江大学子,都能在“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的指引下,成就自己,贡献社会,让江南大学的荣光更加闪耀!让校训的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评论